当雪王穿上蛋仔外套:一场关于萌即正义的观察报告
凌晨两点半,我的咖啡杯已经见了底,显示器上还开着三个文档窗口——左边是蜜雪冰城去年推出的"雪王"IP营销数据,右边是《蛋仔派对》的日活用户画像,中间这个空白页面已经删改了七遍。说实话,我从来没想过会为两个虚拟形象熬夜,但当我发现小区门口奶茶店的小妹和隔壁小学生书包上同时出现这对组合时,事情就变得有趣起来了。
雪王变形记:从奶茶杯到游戏厅
记得第一次见到雪王是在2018年,那个顶着冰淇淋王冠的雪人还只会举着奶茶杯傻笑。现在打开《蛋仔派对》,这个白胖子居然学会了wink,圆滚滚的身子套着蛋仔标志性的橡胶材质皮肤,走起路来像果冻一样duangduang弹跳。这种违和感就像看见班主任突然在抖音跳女团舞——但该死,居然有点上头。
根据蜜雪冰城2023年Q2财报显示,雪王IP联名款产品销售额同比暴涨210%,其中与《蛋仔派对》的联名周边占了37%。我蹲点观察过商场里的联名快闪店,发现个有趣现象:
- 下午3-5点来的大多是结伴的高中生,她们会认真比对不同颜色的雪王徽章
- 晚饭后出现带孩子的家长,小朋友通常直奔那个会发光的水晶球
- 最拼的是穿lo裙的姑娘们,开业前两小时就来排队,就为限量500个的盲盒
为什么是蛋仔?
去年参加游戏行业峰会时,听到个说法:"Z世代的审美正在从精致向蠢萌迁徙。"《蛋仔派对》的制作人王大卫(这名字听着就像编的)在采访里说过,他们刻意把角色设计得"不聪明但很努力"——短手短脚容易摔倒,但摔倒时会像汤圆一样弹起来。这种特质和雪王意外地搭,两个圆滚滚的生物凑在一起,会产生某种笨蛋美人的化学反应。
特征 | 传统IP | 雪王×蛋仔 |
轮廓线条 | 锐利清晰 | 模糊圆润 |
动作幅度 | 30-50帧 | 15-20帧 |
色彩饱和度 | 85%以上 | 60-70% |
萌经济的底层逻辑
我家楼下便利店老板老张最近在收银台摆了排雪王蛋仔挂件,他说这东西比口香糖还好卖。"小姑娘们结账时顺手拿一个,就跟买根棒棒糖似的。"这让我想起《可爱心理学》里提到的"婴儿图式"——人类对圆脸、大眼、短四肢的生物有本能的保护欲。但现在的年轻人显然进化出了新版本:
- 需要足够无害化:没有攻击性的外形设计
- 保留瑕疵感:比如雪王永远对不齐的眼睛
- 带点反精致:蛋仔跑步时甩出来的小肚腩
凌晨三点十七分,我翻到去年做用户调研时的笔记。有个19岁女生的话特别有意思:"压力大的时候就喜欢看雪王在游戏里撞墙,它摔倒后还会自己拍拍屁股,就像在说'问题不大'。"这种共情可能连品牌方都没预料到。
当符号开始自己生长
最魔幻的是上个月B站看到的二创视频——雪王和蛋仔被画成古风侠客,在竹林里打太极。评论区有条热评:"本来只想蹭个联名热度,结果把自己画进去了。"这种自发的内容再生产,让两个商业IP意外获得了某种文化生命力。我整理过相关数据:
平台 | 二创内容量 | 播放/点赞均值 |
抖音 | 23.6万条 | 8.7万 |
小红书 | 4.2万篇 | 1.3万 |
微博 | 9.8万条 | 5.4万 |
窗外的鸟开始叫了,文档字数统计停在2876。突然想起昨天在奶茶店听到的对话:"你要雪王皮肤还是蛋仔杯套?""成年人做什么选择——"后面的话被搅拌机的声音盖住了。或许这就是答案,在这个需要不停做抉择的世界里,能同时拥有两个笨蛋快乐体,本身就是种治愈。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