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ml
当第五人格被指"抄袭原神音频":一场玩家间的声效罗生门
凌晨2点23分,我第N次刷新微博热搜榜,#第五人格音频抄袭#的词条像块烫手山芋在游戏圈炸开。空调外机嗡嗡作响,电脑屏幕蓝光刺得眼睛发酸——这场景像极了三年前《第五人格》刚上线时被质疑抄袭《黎明杀机》的夜晚。
事件始末:从玩家耳尖到热搜头条
事情起源于7月12日B站某UP主发布的对比视频,标题直白得吓人:《震惊!第五人格新地图BGM竟与原神璃月港90%相似》。视频里左右声道分别播放着:
- 左侧是《第五人格》"唐人街"地图的背景音乐
- 右侧是《原神》璃月港的《皎月云间之梦》
两个音轨叠加播放时,确实有几处二胡滑音和琵琶轮指的走向高度相似。我的音乐专业室友叼着牙刷凑过来听了三遍,最后嘟囔了句:"像在超市听到盗版《青花瓷》的感觉。"
争议段落 | 出现时间 | 乐器配置 |
前奏二胡旋律 | 0:12-0:18 | 独奏+古筝点缀 |
过渡段琵琶轮指 | 1:07-1:13 | 琵琶主旋律+笛子和声 |
官方回应来得比想象中快
网易音乐团队在次日中午发布声明,附上了完整的音轨分谱和创作手稿。重点信息我用红笔圈了出来:
- 所有民族乐器实录于中央音乐学院录音棚
- 主旋律灵感来自江南丝竹《中花六板》
米哈游那边倒是安静如鸡,只有客服模板回复"已反馈给相关部门"。这种暧昧态度反而让话题持续发酵,现在游戏论坛里已经分成三派:
- 鉴抄党:拿着音频频谱分析图逐帧对比
- 反讽派:"建议申请二胡专利"表情包满天飞
- 吃瓜群众:在争论中默默下载了这两款游戏
音乐抄袭鉴定的专业迷思
我大学选修过《音乐著作权法》的教授曾说过:"判定音乐抄袭就像判断两碗牛肉面谁抄袭了谁——汤底、面条、葱花这些元素本就是公共资源。"
专业领域通常用"8小节雷同"作为参考标准,但具体到这次事件:
- 争议段落最长持续6秒(约2个小节)
- 使用的五声音阶属于传统音乐语汇
- 编曲中的乐器搭配是国风音乐常见配置
翻出《传统音乐数字化保护白皮书》查证,类似旋律在《霓裳羽衣曲》古谱中就有记载。某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游戏音乐人私下吐槽:"要是这种程度算抄袭,那所有用4536251和弦的流行歌都得下架。"
玩家耳朵里的"既视感"从何而来
心理学上有种虚幻真相效应——重复接触某个信息后,大脑会产生虚假的熟悉感。当两款游戏都采用:
- 相同的文化符号(中国风/东方元素)
- 近似的乐器组合(民乐四大件)
- 类似的情绪表达(悠扬/空灵)
这种听觉混淆几乎不可避免。就像你突然想不起某首歌是周杰伦还是林俊杰唱的,但能确定是2000年华语乐坛的风格。
游戏音乐创作的行业困境
凌晨四点接到做游戏音效师朋友的电话,他正在赶工新项目配乐:"现在做国风bgm就像戴着镣铐跳舞——用笙箫说你老套,加电子音骂你不伦不类。"
打开他的工程文件,轨道列表看得人头皮发麻:
音源类型 | 使用比例 | 版权状态 |
原创实录 | 35% | 完全自有 |
商业音源库 | 40% | 需按年付费 |
传统音乐采样 | 25% | 多数已进入公有领域 |
他提到个细节:某段古琴采样其实来自1950年的老唱片,现在至少被三十款游戏使用过,但玩家永远只记得最近听过的那次。
窗外天光微亮时,发现手机备忘录里记满了零散信息:上海游戏音乐人平均薪资、民族乐器实录成本对比、近五年音乐侵权案胜诉率...这些数字最终都指向同一个问题——当文化符号成为创作素材,借鉴与抄袭的边界究竟在哪?
咖啡杯底残留的渣渍在晨光中格外刺眼。楼下早餐铺传来收音机声,居然是《茉莉花》的电子混音版——你看,连卖豆浆的大爷都在经历传统与现代的碰撞。
```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