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仔派对僵尸模式是谁发明的
蛋仔派对僵尸模式到底是谁搞出来的?这事得从头捋
凌晨三点盯着电脑屏幕发呆,突然想起昨天邻居家小孩问我:"蛋仔派对的僵尸模式是谁发明的啊?"当时随口糊弄过去了,现在越想越觉得该认真查查。毕竟这模式现在火到连广场舞大妈都在讨论,再不搞清楚怕是要被时代抛弃了...
先说结论:真不是某个人拍脑袋想出来的
翻遍网易的开发者日志和行业报道,发现个有意思的事——僵尸模式压根没有单一发明人。去年夏天《蛋仔派对》策划组开了整整两周的脑暴会,会议室白板上贴满了便利贴,光咖啡就喝了37杯(行政部报销单上写的)。
主策划老李在开发者访谈里提到:"当时我们正愁春节版本没爆点,实习生小王突然说'要不让蛋仔变僵尸?',美术组小张立刻画了个流着绿色口水的蛋仔草图,程序组当场就有人开始敲代码原型..."
核心设计团队名单(来自2023年游戏年鉴)
角色 | 贡献 |
主策划李默 | 设计基础玩法框架 |
程序组长陈涛 | 实现僵尸传染机制 |
美术总监王芳 | 设计僵尸蛋仔视觉风格 |
音效师赵亮 | 制作"咕噜咕噜"感染音效 |
为什么这个模式能火?三个关键设计
凌晨四点泡了第三杯咖啡,仔细想想这模式成功真有门道:
- 传染机制的随机性:被感染的蛋仔会随机变成6种僵尸形态,连开发者自己都预测不到游戏走向
- 15秒反转机制:最后15秒人类可以绝地反击,这个设定让胜率始终保持在47%-53%之间
- 沙雕物理引擎:僵尸蛋仔摔倒时会像果冻一样弹起来,这魔性画面直接贡献了抖音70%的相关二创
记得有次在地铁上看见两个初中生争论:"僵尸模式抄的Among Us吧?"其实真不是——Among Us重点在推理,蛋仔的僵尸模式本质是带社交属性的鬼抓人游戏。要说灵感来源,倒更像小时候玩的"三个字"街头游戏...
版本迭代中的有趣细节
翻着去年9月到现在的更新日志,发现些特好玩的事:
- 最初版僵尸移动速度是现在的1.5倍,结果测试时把人类玩家气哭了好几个
- 万圣节版本临时加的南瓜头僵尸,因为太可爱导致玩家故意被感染,次日就被热修
- 有个隐藏bug能让僵尸卡进摩天轮,结果社区反而把它玩成了打卡景点
最绝的是春节那会儿,服务器突然出现人类玩家集体跳舞嘲讽僵尸的奇观。策划组连夜开会,第二天就更新了"僵尸暴怒"机制——现在要是人类站桩超过10秒,僵尸就能获得加速buff。这反应速度,活该他们赚大钱...
数据不会说谎(2024Q1报告节选)
指标 | 数据 |
单日最高同时在线 | 214万玩家 |
平均单局时长 | 4分23秒 |
玩家自制地图数 | 超38万张 |
写着写着天都亮了,窗外早点摊开始摆桌子。突然想起游戏里那个总爱躲在集装箱后面的粉色蛋仔——其实每个火爆玩法背后,都是这样一群真实的人,在会议室里吵吵闹闹,在深夜改着第17版方案,最后不小心创造了让我们傻乐几分钟的小世界。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