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灯梦幻西游
瓜灯梦幻西游:一场被遗忘的民间狂欢
凌晨两点半,我蹲在嘉兴月河街的石板路上啃着烧饼,隔壁茶馆老板老张突然凑过来:"你晓得伐?以前这里的小孩,中元节都抱着西瓜满街跑……"他说的正是几乎消失的瓜灯梦幻西游——这个把西瓜雕成鬼脸,提着走街串巷的古怪习俗。
一、西瓜怎么就成了鬼节主角?
2018年民俗学会的调研报告里有个冷知识:明清时期长三角地区,中元节西瓜消耗量是端午粽子的三倍。老人们说这叫"以瓜代魂"——圆滚滚的西瓜像人头,红瓤象征血肉,最适合用来安抚那些无家可归的孤魂。
- 选瓜标准:要纹路深的"八道筋",雕出来的鬼脸才立体
- 雕刻工具:多用老式剃头刀,现在文具店刻刀反而不好使
- 灯油玄机:菜籽油比蜡烛更防风,但会染红瓜皮内壁
失传的"三刀雕鬼"技法
78岁的陈阿婆跟我比划:"当年我娘教我用三刀刻出吊死鬼——第一刀削天灵盖,第二刀剜眼窝,第三刀..."她突然停下,"现在年轻人雕的都是笑脸,没那味儿了。"
年代 | 瓜灯造型趋势 | 参与者年龄 |
1950s | 无常鬼、水鬼等12种固定样式 | 8-15岁为主 |
2000s | 卡通笑脸、星座图案 | 20-35岁为主 |
二、那些年我们追过的瓜灯会
嘉兴图书馆1983年的档案记载,最疯狂的瓜灯游行发生在1924年农历七月十四。当晚三百多个孩子提着瓜灯从壕股塔走到范蠡湖,远远看去像条火龙在水面游动——这就是"梦幻西游"名字的由来。
但到了90年代,情况开始变味。我采访到的中学老师王姐回忆:"95年学校突然禁止学生参加,说瓜灯里烧菜油容易引发火灾。"更讽刺的是,同年政府开始搞"现代瓜灯艺术节",参赛作品都摆在玻璃展柜里,旁边立着灭火器。
老手艺人眼里的"四宗罪"
- 塑料模具替代手工雕刻
- LED灯取代传统油灯
- 固定巡游路线代替走街串巷
- 评委打分取代邻里喝彩
运河边卖菱角的马大爷说得更直白:"现在那些瓜灯展?呵!跟殡仪馆的花圈似的,排得整整齐齐。"
三、暗夜里的最后一次狂欢
2016年中元节那晚,我在乌镇西栅景区外的小巷里,撞见七个大学生模样的年轻人正在进行"地下瓜灯复兴行动"。带头的卷发男生小陆从背包里掏出个雕着僵尸新娘的西瓜:"我们按《梦粱录》里记载的配方,用蜂蜡混着朱砂当燃料……"
结果刚点燃二十分钟,景区保安就闻讯赶来。最戏剧性的是,当手电筒照到那些摇曳的瓜灯时,五十多岁的保安队长突然笑了:"我小时候也这么玩过。"最后以"尽快离开"为由网开一面。
后来我在《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里翻到,其实2012年就有人提交过瓜灯习俗的申遗材料。但负责审核的专家批注说:"缺乏明确的传承谱系和当代价值"。申请材料第三页还沾着片干掉的西瓜籽,不知道是不是评审时有人边看边吃水果。
凌晨的凉风吹得装瓜灯的塑料袋哗哗响,老张茶馆的灯笼在水面投下细碎的光斑。我想起小陆他们被驱散前说的那句话:"至少今晚,这些西瓜又当了一回主角。"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