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立秋活动案例分析:成功与失败的对比研究
立秋一到,社区里的桂花香混着糖炒栗子的甜味,总能勾起大家办活动的热情。去年我隔壁小区的老王就因为组织立秋活动被街道表扬,而斜对面的老张却因为活动冷清被居民吐槽。今天咱们就扒一扒这些真实案例,看看门道到底在哪儿。
一、活动策划里的乾坤
朝阳社区的刘主任去年搞了个"立秋养生宴",专门请了中医药大学的教授来教居民做润肺汤。活动还没开始,社区公告栏就贴上了手绘的二十四节气养生图谱,还让楼长挨家挨户送秋梨膏小样。
失败案例:空有形式缺温度
对比之下,明珠社区的活动策划就有点用力过猛。他们在立秋当天安排了12个环节,从诗词朗诵到包饺子比赛应有尽有。可现场既没有遮阳棚也没准备饮用水,最后包饺子用的还是超市速冻饺子皮,王奶奶直说:"这哪像过节,倒像赶集!"
对比维度 | 成功案例(朝阳社区) | 失败案例(明珠社区) |
---|---|---|
前期准备时长 | 提前21天筹备(数据来源:《社区文化发展报告2023》) | 活动前5天仓促决定 |
居民参与度 | 87%住户参与(含线上直播观看) | 现场到场率不足30% |
物料准备 | 定制节气主题餐具 | 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
二、执行细节定成败
金桂苑社区去年搞的"立秋故事会"特别有意思。他们在小区老槐树下摆了八仙桌,请了五位八十岁以上的老人讲"过去的秋天"。物业还特意调整了洒水车作业时间,就怕影响活动气氛。
典型失误:忽视天气变化
绿城社区就没这么走运。明明天气预报说有雷阵雨,还是坚持在露天广场办活动。结果活动进行到一半下起大雨,音响设备短路,准备好的秋分糕也被淋成了糊糊。李大爷吐槽:"早知道这样,还不如在家看电视剧。"
- 成功要素:
- 备用电源准备充分
- 设置老人专用休息区
- 安排志愿者引导停车
- 失败教训:
- 未准备防雨设施
- 活动流程缺乏弹性
- 未设置医疗应急点
三、居民参与度玄机
最绝的是梧桐里社区的"秋收盲盒"活动。居民用自家闲置物品制作盲盒,立秋当天随机交换。张阿姨用孙子不玩的变形金刚换到了隔壁教授家的绝版藏书,现在逢人就夸这个活动有创意。
参与度陷阱:自嗨式策划
反观阳光新城搞的"立秋摄影大赛",要求居民上传专业级摄影作品。结果参赛的全是社区里几个玩单反的老头,其他居民看都看不懂。赵大姐撇嘴:"我们手机拍的根本拿不出手,这不就是他们几个人的游戏嘛。"
社区名称 | 活动类型 | 日均互动量 |
---|---|---|
梧桐里社区 | 物品交换 | 326次(数据来源:《节日活动运营手册》) |
阳光新城 | 专业比赛 | 47次 |
晚风吹过社区广场,几个阿姨还在讨论去年的活动得失。王叔抱着小孙子从活动现场走过,孩子手里攥着要来的秋叶书签咯咯直笑。不远处,社区工作人员已经开始在公告栏张贴今年的活动预告...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