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团聚活动中如何通过游戏培养家庭成员的社交技巧
家族聚会时玩点啥?这些游戏让全家更会聊天
嘿,周末又要家庭聚会啦!看着表弟抱着手机不撒手,姑姑和婶婶聊着重复了八百遍的家长里短,爷爷在角落默默看电视...这样的场景是不是很熟悉?其实只要准备几个小游戏,就能让全家老小都放下手机,在笑声中学会好好说话。
为啥老游戏能解决新问题?
美国心理学会2022年的研究显示,每周参与2次家庭互动游戏的孩子,在三个月后表现出更强的情绪感知能力。咱们老祖宗传下来的击鼓传花,可比刷短视频更能培养察言观色的本事。
这些瞬间你可能见过
- 初中生表妹全程戴耳机不参与聊天
- 大伯总爱打断别人说话
- 三岁小侄女抢玩具时直接躺地哭闹
五款神奇游戏大公开
1. 时光照相馆(适合3-12岁)
准备些老照片贴在纸板上,让孩子们根据服装、场景编故事。二叔当年穿喇叭裤的糗照,能让小辈们笑着问出好多家族往事。
游戏名称 | 培养技能 | 人数 | 数据支持 |
---|---|---|---|
时光照相馆 | 提问技巧 | 4-6人 | 《家庭互动与儿童社交发展》P78 |
菜场大作战 | 讨价还价 | 5-8人 | 哈佛谈判项目2021报告 |
2. 盲画大师(适合全年龄段)
两人背对背坐着,一人描述眼前物品,另一人闭眼作画。去年中秋节玩这个,发现八十岁的奶奶描述月饼时用了"像月亮摔在芝麻堆里"这种神奇比喻。
3. 家庭新闻联播(青少年特供)
让孩子当主播,采访长辈们"当年最潮穿搭""第一次约会故事"。表弟去年还害羞不敢说话,今年已经能拿着香蕉当话筒追问姑父的恋爱史了。
进阶玩家这样玩
试试反转日:让小孩扮演家长,大人模仿青春期孩子。上周小姨扮叛逆少女,冲着她女儿喊"就要熬夜就要嗨",结果全家人笑到打嗝。
- 准备道具:
- 旧衣服(角色扮演用)
- 彩色卡纸(做任务卡)
- 超市传单(用于情景模拟)
遇到冷场怎么办?
备个锦囊盒放些搞笑任务卡:"模仿一位家人的招牌动作""用三种方言说同一句话"。上次抽到"学爷爷走路"的堂哥,现在还是我们的快乐源泉。
窗外的桂花香飘进来,表妹正拉着奶奶学怎么用手机拍vlog,叔叔和堂弟在争论刚才游戏里的得分。这样的周末下午,连空气里的笑声都变得浓稠起来。或许这就是家人相处的魔法——在某个不经意的游戏时刻,我们突然就读懂了彼此眼神里的密码。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