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活动艺术表演:展示学生才艺
高校活动艺术表演:学生才艺的活力舞台
周末路过大学城时,总能看到操场上支着五颜六色的遮阳棚。去年秋天在浙大紫金港校区,我就亲眼见到十几个学生围着临时舞台跳街舞,有个戴渔夫帽的男生单手倒立旋转的动作,惹得围观同学举着手机录像尖叫。这种生机勃勃的场景,正是当代高校艺术表演活动的真实写照。
校园里的艺术万花筒
根据教育部《2022年全国普通高校美育工作报告》,89.6%的本科院校建立了常态化艺术展演机制。走在任何大学的林荫道上,宣传栏里总能看到各式文艺活动海报:
- 周二晚七点小剧场话剧《青春禁忌游戏》
- 周五下午草坪音乐节开放报名
- 下月校庆传统文化工作坊招募汉服爱好者
从教室到舞台的奇妙蜕变
清华美院的小林原本是个埋头画设计稿的姑娘。去年被室友硬拉着参加校园歌手大赛,在八百人礼堂唱《如愿》时,聚光灯打下来的瞬间,她说"突然理解了什么叫艺术治愈"。现在她每周三晚上都去教工家属区的老年大学教水彩画,把舞台收获的感动传递给更多人。
活动类型 | 参与度TOP3高校 | 特色项目 |
音乐类 | 中央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厦门大学 | 跨校原创音乐节(数据来源:《中国青年报》2023高校文化指数) |
舞蹈类 | 北京舞蹈学院、云南艺术学院、浙江大学 | 民族舞工作坊 |
戏剧类 | 上海戏剧学院、中国传媒大学、武汉大学 | 沉浸式环境剧场 |
幕后的成长故事
广州美院的阿杰记得第一次策展时的窘迫。他们团队为"城市记忆"摄影展跑遍五个老城区,结果开幕式当天投影仪。最后还是借来宿管阿姨的平板电脑循环播放作品集。"现在看当时的照片,那些手忙脚乱反而成了最珍贵的回忆。"
当兴趣遇见专业
北大元培学院的声乐社有个不成文规矩:每次演出前要给食堂阿姨留VIP座位。这群拿过北京市大学生艺术展演金奖的年轻人,经常在学五食堂二楼排练。剁椒鱼头的香气混着美声练习曲,成了燕园独特的风景线。
青春的双向奔赴
去年西安交大的樱花节上,街舞社的同学们别出心裁地把机械舞和唐风元素结合。有个带着孙辈来看表演的老教师感慨:"现在的孩子真会玩,我们那时候文艺汇演就是大合唱加诗朗诵。"
晚风拂过教学楼的玻璃幕墙,不知哪个教室又传来断断续续的钢琴声。或许明天,这里就会诞生下个校园明星;也可能只是某个普通学生,在寻找属于自己的那束追光。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