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询活动中你会遇到哪些问题?咱们来唠唠
社区议事厅的塑料椅还带着余温,老张攥着话筒的手心直冒汗。眼瞅着对面建设局长的茶杯见了底,他忽然意识到——自己准备好的三个问题,好像都没问到点子上。
一、那些直击要害的提问门道
搞了二十年街道调解的王婶常说:"会问问题的人,三句话就能让猫上树。"在质询场合,问题类型就像工具箱里的不同家伙什,用对了才能拆解真相。
- 事实核查型:就像查电表,得确认数字准不准。比如:"去年河道治理专项资金实际到位多少?"
- 政策执行型:盯着承诺落地,活像验收工程的监理。比方说:"智慧停车系统为什么比计划晚了半年启用?"
问题类型 | 内容重点 | 常见场景 |
责任归属型 | 明确责任人 | 安全事故调查 |
程序合规型 | 流程规范性 | 工程项目招标 |
二、菜市场大妈都听得懂的提问技巧
上次街道改造听证会,李大爷拿着施工图问:"这管道铺法,是不是跟三年前淹我家那回一个样?"这种具象化的对比提问,往往比文件页码更有穿透力。
- 类比对照法:用已知案例作参照物
- 场景还原法:把专业术语翻译成生活画面
三、让人没法打太极的追问艺术
记得2021年某市环保质询会上,有代表连环追问PM2.5数据波动原因,硬是把"气象条件说"逼成了"污染源清单"。这种剥洋葱式的追问,得准备五层以上的问题储备。
问题层级 | 破解话术 | 成功率 |
第一层(事实) | "请提供原始数据" | 78% |
第三层(责任) | "哪位领导签批的?" | 62% |
四、让专家都冒冷汗的民生三连问
去年供暖价格听证会上,刘大姐的三连击堪称经典:"煤价降了为啥暖气费不降?""管道维修费包含在初装费里没?""测温不达标退费怎么从来没见人办过?"这种组合拳,专治各种模糊答复。
- 费用追溯:从预算查到流水
- 效果比对:拿承诺对照现实
- 流程倒查:让每个环节现原形
五、新手最容易踩的五个坑
刚当上业委会代表的小陈深有体会:"第一次参加物业质询会,我问'为啥电梯老坏',人家回'设备老化'就把我打发了。"后来他学会了拆解问题:使用年限、维保记录、更换成本...
窗外的梧桐叶打着旋儿落在议事记录本上,社区中心的时钟指向五点三刻。走廊里传来收拾文件的沙沙声,这场持续三小时的质询会,终于在天黑前挖出了埋在绿化工程里的猫腻。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