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仔派对方格画画教程:手把手教你画出萌趣小方格
凌晨两点半,我盯着电脑屏幕上的蛋仔派对游戏截图发呆——这游戏里的方格元素也太可爱了吧!作为手残党,突然就想试试能不能自己画出来。折腾了三个晚上,终于摸出点门道,今天就把这些零散但实用的经验分享给你。
一、准备工作比想象中重要
刚开始我直接抓起马克笔就画,结果线条歪得像喝醉的毛毛虫。后来发现工具选择直接影响效果:
- 纸张:200g以上的卡纸最好,普通打印纸容易渗墨
- 笔具:
- 勾线用0.5mm针管笔
- 上色选酒精性马克笔(叠色不会起毛)
- 小技巧:备块橡皮擦,不是用来擦线稿,是垫着手腕防蹭花画面
二、方格结构的核心秘密
游戏里那些看似简单的方格,其实藏着三层结构(别问我怎么发现的,画废了二十张纸才悟出来):
基础层 | 等距交叉直线构成的网格 |
装饰层 | 在交点添加的圆点/星星等小元素 |
立体层 | 用深浅色制造伪3D效果 |
1. 画基础网格的笨办法
千万别学我一开始用尺子比着画——累死还容易歪。后来发现把纸横竖对折两次,展开就有浅痕当参考线。或者用自动铅笔轻轻打格:
- 先画外框正方形(建议边长8-10cm)
- 内部等分时,间距控制在1.2cm左右最协调
- 线条要快速一笔过,犹豫就会画歪
2. 装饰元素的排列规律
研究游戏原画时注意到,装饰点不是随机撒的。常见两种模式:
- 棋盘式:隔一个交点放一个圆点
- 边框式:只在最外圈交点加星星
凌晨三点实验出的冷知识:用荧光笔点圆点比用马克笔更圆润,因为墨水流动性不同。
三、上色时的血泪教训
这里我必须吐槽自己——第一次涂色时直接把整格涂满,结果活像幼儿园贴纸。后来发现游戏里用的是渐变留白技法:
- 选相邻两个色号(比如浅粉+深粉)
- 先涂满浅色
- 在格子右下角涂1/4深色
- 用浅色笔在交界处快速扫几下过渡
突然想起《数字绘画基础》里提到的色彩抖动原理,其实手绘也能借鉴:试着在过渡区快速点戳,能制造出像素风的质感。
四、那些容易翻车的细节
画到第五天的时候,朋友说我的方格总像"没睡醒",原来是忽略了:
- 线条收尾:交叉处要稍微出头0.5mm
- 误触防护:左手永远垫着纸巾,不然手汗会蹭花画面
- 干燥时间:涂完色等10分钟再画相邻格,别问怎么知道的
最气人的是,有次画完发现所有方格都微微向右倾斜...后来在桌面贴了条水平参照线才解决。果然人类的眼睛根本不可靠。
五、给手残党的补救方案
如果你也像我一样经常手抖,这里有几个作弊技巧:
- 用美纹胶带贴出格子再画线
- 出界的颜色用同色系彩铅修补
- 重大失误时剪下来当拼贴素材
昨天发现把画坏的方格撕出毛边反而很有设计感,果然艺术就是意外啊。画到第七个版本时,终于有张能看的了——虽然仔细看还是有点歪,但放在手机壳上居然莫名和谐。
窗外鸟开始叫了,咖啡杯早就见底。要说还有什么遗憾,就是后悔没早点发现方格右上角加个小高光会更立体...不过下次再试吧,反正画方格的乐趣,本来就在于这种不断发现的过程。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