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理咨询变成噩梦:被心理医生敲碎脑壳的第五人格事件
凌晨三点半,我第N次刷到那个诡异的词条——"被心理医生敲碎脑壳第五人格"。咖啡杯早就见底,烟灰缸里横七竖八躺着七八个烟头,这个都市传说般的案例像块牛皮糖似的黏在我脑子里。
一、事件始末:当治疗椅变成刑具
事情要追溯到2021年冬天,某三甲医院精神科接诊了个自称有"第五人格"的年轻患者。根据后来流出的门诊记录(当然关键信息都打了码),这个25岁的程序员在问卷上写道:"每当凌晨三点,脑子里会响起金属摩擦声,接着就有第五个声音开始指挥我写代码。"
- 第一阶段:常规认知行为治疗,每周两次
- 转折点:第6次咨询时患者突然抽搐,声称"医生在用镊子夹我的脑回"
- 极端发展:3个月后患者家属报警,称其回家时"头骨凹陷,像被锤子敲过"
最瘆人的是病房监控显示,每次治疗结束后,患者都会用右手小指反复敲击自己的太阳穴——每次正好敲五下。
二、医学界的沉默与躁动
翻遍知网能找到的文献,类似案例其实早有苗头。2018年《临床精神医学杂志》就刊登过"躯体化妄想伴随器质性病变"的个案研究,但当时学界普遍认为是患者自伤导致的皮下出血。
时间 | 类似案例数量 | 主要症状 |
2015-2017 | 3例 | 颅骨局部变薄 |
2018-2020 | 11例 | 出现规律性凹陷 |
2021至今 | 23例(含本次) | 伴随人格解离症状 |
上海某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在匿名采访中说漏嘴:"我们收治过两例,CT显示他们的颅骨损伤...怎么说呢,就像有人从内部用圆规一点点刻出来的。"
三、第五人格的恐怖拼图
熬夜查资料时我发现个细思极恐的巧合——所有患者出现症状前,都接触过某种特定类型的脑电反馈治疗仪。2020年FDA确实召回过来自同一家德国厂商的α波诱导头环,但召回原因写的是"软件算法错误"。
更诡异的是这些患者的共同特征:
- 全部从事高精度职业(程序员、钟表师、显微外科医生)
- 血钙水平异常偏高
- 童年都有过长期牙套矫正史
- 电脑里都装着某个冷门代码编辑器
四、诊疗室里的罗生门
涉事心理医生坚称自己用的是正规暴露疗法。但有个细节值得玩味——医院采购记录显示,就在事件爆发前两周,该科室新进了三台"颅磁刺激治疗仪",型号与常规设备略有不同。
患者出院半年后,有人在GitHub上发现个诡异项目:"Skull-Hack"。代码注释里反复出现"第五次敲击时头骨会唱歌"这样的句子,最后更新时间停在患者入院当天。
凌晨五点的阳光已经渗进窗帘,我盯着屏幕上那个永远停留在85%的文档进度条。咖啡机突然发出"咔嗒"一声,吓得我差点把键盘摔地上——见鬼,这个声音,仔细听的话,好像也是五下。
网友留言(0)